蝶变--关于《老师·好》电影的影评

2024年03月28日 09:54   点击:

作者: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1班 陈俊男

奖项:荣获 第二届福建省高校“学问杯”影评大赛 优秀奖

 

6794E

 

《老师·好》是由张栾导演执导,于谦等演员共同配合演出的一部青春校园风格的电影。该片以20世纪80年代偏远山区为背景,讲述了南宿一中三班整个高中以来的发展历程。在苗宛秋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由刚进高中时的桀骜不驯、处处与老师对抗变成了领会老师良苦用心,奋力拼搏于书海的好学生,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转变。这部剧中除了向人们弘扬老师为人师表、再塑学生的优秀精神外,还有许多细节之处值得我们去钻研。

首先,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对观众吸引程度的深浅是检验这部电影好坏的试金石。优秀的故事情节能够打动观众,使之有继续观看的动力。《老师·好》整剧以老师教育学生优良品行为基调,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认真学习为发展线。故事从开头起便给观众带来了老师与学生矛盾的视觉冲击,引发了观众的联想。身为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师生关系大多是以和睦融洽为主的,怎么在80年代会发生如此激烈的师生矛盾是让观众们思考并观看的引子。后来,影片揭示了偏远山村背景下学生们接收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坏习惯横生,这与老师喜欢品行优良的学生来看是相悖的。于是老师运用严厉的方式教育学生,在学生心中老师的行为他们根本不领情。在一次次冲突下,师生矛盾达到高潮,一小群学生组织计划拆坏老师的自行车,让其在回家途中出糗。这是本剧中的高潮部分,它揭示了师生间两种不同思想之间的激烈冲突已经达到顶峰,但也预示着师生关系缓和转折点的到来,为下文作了铺垫。它用激烈的冲突向人们展示师生关系急需重建的紧迫性,在观众眼中有一种扣人心弦、逐步推进的效果。之后,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如用自行车搭载洛小乙去探望身患疾病的爷爷、免费给临近高考的同学们补习等等,学生们渐渐感受到苗老师其实是一个表面严肃,内心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于是他们发奋学习,懂得体贴老师。最后故事以被赋予老师希望的安静同学出车祸没能考上大学,老师缺席毕业照的悲剧告终。悲剧式的结尾更容易引发观众深思,引起观众们对师生情的共鸣,推动电影的成功。

 

A155C

 

其次,人物形象是电影的核心要素,一部好电影的灵魂就在于鲜明的人物形象。古人有话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造诣之高而受到众人敬仰,他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到众人身上,形成一股清流。《老师·好》中苗宛秋老师便是这样的代表。他在开学初期没收同学们的东西、批评同学们的不良作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有原则、“不近人情”的严师形象。而在临近高三考试时,苗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巧克力、补习和用自身经历激励学生学习动力时,我们可以看出苗老师也有温情细心的一面,用心照顾学生们的成长。当然,苗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一心为学生的行为也会受到亲人上级的不理解、同行的嫉妒等,但他的不放弃也正是他师德的点缀升华之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苗老师的耳闻目染之下,学生们也有了很大转变。除了主要人物外,剧中还有其他值得分析的人物。家境较为富裕、喜欢张扬个性的关婷婷,虽然刚进高中时带有些许虚荣心,但在艺术表演的全过程来看,我们看到了她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有领导力的体现。年少叛逆的洛小乙,受到安静的恩惠后用自身青涩的方式表达自身谢意;得知爷爷患病住院时第一时间冲出课堂体现了亲情的最真实流露。害羞善良的安静,一直以来她都保持虚心谨慎地学习和为他人服务,而在苗老师受查停职的时候,她一路飞奔至县长处向其哭诉苗老师的冤情时,是她善良、爱戴老师性格的完整体现。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犹如一颗颗星星,让整部剧变得五彩斑斓。

当然,主题也是体现一部电影水准高低的重要因素。《老师·好》这部电影热烈地讴歌了老师的爱岗敬业之情和青年的拼搏奋斗。与其他电影作品横向比较是有值得推崇之处的,像《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它们二者之间都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引起人们关注某类特定群体的电影。在主题内容上,二者都是针对中国现状问题做出的独特见解,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好题材;不过在主题表达上,相较于《我不是药神》的大团圆式结尾,《老师·好》略显悲剧的结局对人们更具有震撼性,更容易引发人们对电影的共鸣和当下老师现状的思考。

《老师·好》电影的演出自然离不开场面调度。如果把优秀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比作精美的绸缎,那么场面调度就是缝纫机,将各种绸缎制成完美的衣服。这部剧的背景设定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距离现在是有一定年代感的,在这方面该电影很用心。无论是演员的服饰上各个场景房间的布局上,剧中都尽可能地还原20世纪80年代的样子,富有真实感。此外,剧中还重点着墨于代表80年代三件物品之一的自行车。它从刚入高中时被学生们肢解、悬挂至国旗杆上,最后学生们全员寻找它,自行车成了学生们心灵的寄托,成为串起本剧发展过程的线索。而在光线设计和演员表演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洛小乙。在场景布光方面,当洛小乙受到关婷婷的诽谤,自己和安静受到不白之冤时,洛小乙在黑夜中怒吼,整体上采用暗光线,体现人物内心的痛苦;而在他自身内心愁苦得不到舒缓时,用啤酒瓶磕破脑袋,体现了演员融入角色,体会到角色的心境并将其展现出来。


788BC

 

最后,为一部电影增色的还有拍摄的音像效果等细节。《老师·好》这部电影开头以独白开场,给人感受较为缓和,更容易让人接收电影内容。同时到剧情发展的高潮部分以歌曲代替人物对话,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更容易触及人们的泪点。结尾以一只蝴蝶回忆苗宛秋老师还在教书时的情景,以独白结尾,照应了前文,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温情的一面,赢得人们的青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做到绝对完美,《老师·好》这部电影难免也会有一些瑕疵,碍于个人水平有限,没能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这部剧真正引起了我们对老师这个职业的重视,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我们从中也欣赏到了优秀影片的运行模式,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希望以后我们还有更多优秀的电影诞生,共同促进电影界及我们审美能力的蝶变吧!



上一条:《中国医生》“平凡者”的奉献 下一条:一寸山河一寸血——评《长津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