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2024年03月15日 14:38   点击:

作者:2019级会展经济与管理1班 林诗琦

奖项:荣获 第一届福建省高校“学问杯”影评大赛  三等奖


《我和我的祖国》所讲述的是“我”和“我的祖国”故事。

 那么,“我”是谁?

“他叫什么名字,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首长望着他的背影,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英雄无名,壮举撼天地。


 

他叫高远,是我国第一批原子弹科研人员,他有一位恋人,名唤方敏。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5年1月15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作出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研制核武器的重大战略决策。高远作为一名原子弹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毅然决然投入原子弹研发项目。当然,方敏也失去了他的音讯。某次实验室中发生事故,在科研人员向外疏散之际,他却“逆行”,奋力避免了一场重大核事故的发生,也因此受到核辐射的伤害。

“我找你三年了。” 养病期间,在高远先前日常送方敏回家的公交车上,他们相遇了,方敏一眼就认出了他——尽管高远此时精神萎靡,瘦如枯槁,脸戴口罩。

面对方敏的动情讲述,高远充耳不闻,口罩成了他掩饰自己情绪波动的最好工具,但内心的波澜起伏还是难以避免的呈现在心灵的窗户上。眼里,几种似是不能共存的情绪闪动出现,是再见旧日情人的喜悦,是为情人寻自己而不得的艰难困苦的痛心,是坚守国家机密不懈怠的坚定,是不忍辜负爱人、犹豫是否劝说的迷茫。而张译也很好地呈现了高远眼神的变化,口罩的掩盖使得观众将目光聚于高远的眼神变化上,眼神的变化,最为动人。

“我相信他能回来,我就是相信。”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秘密研究科研人员家中父母妻儿对孩子、对丈夫、对父母回家的深切期盼。这句话,也彻底击溃高远,他默默落泪。突然,他转过身,想要摘下口罩,对方敏说些什么。窗外游行队伍靠近了这辆公交车,阳光透过鲜红的国旗和车窗,映红了高远的脸,隐喻着高远的爱国热忱和火热的心,也不禁使高远和方敏愣神看向窗外。

“同志,发生什么啦?”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啦!”

高远不禁睁大双眼,颤颤巍巍站起,向车门处走去。他终于明白了陈指挥的为何要让他留意街上的动静,心中满是自己三年心血得以实现的兴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自豪感,以及可以与爱人相守的喜悦。


 

方敏看着高远面对得知的消息的表现和动作,茅塞顿然开。但不由为爱人的成就和多年来自己一直追寻的真相的水落石出而感到愣然。

高远下车后,在游行的人群中取得一张报纸,他颤抖的手紧捏着报纸,在充分确认了报纸上的大字标题所代表的信息后,默不作声将报纸塞入口袋。这个动作充分体现了我国秘密工作,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的“深藏功与名”。

抬头,高远与方敏隔着人海对视,方敏着急地举着报纸,指着报纸上鲜红的大标题,隔空向高远反复确认。高远轻微颔首,像是肯定了方敏的疑问,也是对自己成就,对祖国发展的肯定。方敏笑了,内心是对爱人成就的喜悦,以及对多年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的激动。

但他们,终究被密集的人群所冲散,从此,再无相见。

“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本是该伤心难过的事,高远抬头,好像是看到了那绽放于新建罗布泊的蘑菇云,满足一笑。高远与方敏的互动,以此处结局,这样安排,充分的体现了爱国者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国家大义!

17年后,方敏早已嫁为人妇,她忙碌于家中各项事宜,无意间看到新闻里对于为国家安全事业牺牲的国防科技人员照片,凝望着电视上高远的黑白照片,那张魂绕梦牵的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面孔,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方敏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窗外响起整齐的口号声,游行队伍举着“祖国万岁”“中国女排好样的”字样的字牌。这个画面的安排,既是为下一章节讲述的中国女排故事做铺垫,也是与上文方敏与高远在游行队伍中被冲散相呼应,使方敏的痛苦更上一个层次。而电视中播报的新闻,也充分体现了“无名英雄”的伟大,具有一定的号召作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影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高远和方敏都爱读一本书——《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这部小说真实感人,意蕴深刻,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不懈努力奋斗,为人生理想和祖国大业付出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青春之歌》是高远和方敏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佳体现。

“他们是普通的无名英雄,同样也是支撑民族和国家的柱石,岁月能侵蚀花岗岩,却不能模糊与他们有关的记忆”。

国歌雄浑,开启新纪元。

他叫林治远,是一名工程师,由他负责开国大典电动装置升旗环节。“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他说,他也这么做了。


 

“怎样保证电动升旗装置万无一失,我想了半个月,干了半个月。”开国大典准备阶段,广场封闭,难以实地试验。他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保证与原升旗装置完全一致,重建一个电动升旗装置,反复试验,只是为了排除所有隐患,做到“万无一失”。

“你不是恐高吗?你赶紧下来吧!”

“恐高?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同样的线路、用材、材质,同样的环形和连接点,同样的开关和装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按比例找到一样的国旗和国歌。”他说,也再次这么做了。他精细地准备好了一切,甚至找来了一个能够精确吹奏国歌的小号手,一次次的掐表模拟,一秒也不能出错,保证国旗能在特定时间,稳稳的停在阻断装置上。影片通过体现林治远为了达成“与原升旗装置完全一致,与开国大典升旗情况完全一样,不放过任何细节”的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体现出林治远为人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也充分响应了该篇的关键词,也就是,“万无一失”。

“国旗一确定,全北平的红绸子都空了,您知道我是怎么找着的吗?”怎么找着的?人民群众力量大!普通百姓们听到号召纷纷将家里的红绸子捐到林治远试验的院子里。缺少黄绸缎,林治远的妻子马上将黄绸缎送来。林大工程师见着拿着黄绸缎来的妻子,可以说是“只见黄绸缎”,不见“妻子”,他抚摸着黄绸缎面露喜色,是找到寻找多时的黄绸缎的喜悦,是能够“万无一失”进行开国大典兴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即将站起来的激动,却又十分吝啬——不愿将目光分予妻子丝毫,可谓有“大禹”精神。

林治远的妻子第二次来到了庆典筹备处,“老林一个月都莫得回家了,这是他吃的驴打滚,我就不进去打扰了。”她说完,便离去,她明白丈夫的工作何其重要,她也胸怀家国大义,希望以给丈夫送来他爱吃的食物的方式来为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助力。每位大英雄的背后,都站着为他默默付出的家眷,家眷又何尝不想念他们呢?只不过是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那驴打滚,也成为了恐高的林治远爬上32.6米的旗杆焊接的精神动力。

“国旗升的起来很重要,但停的稳,更重要。”停的稳,要靠阻断装置。在十月一日零点时的一场试验,出现了阻断球断裂的问题。在六个小时后的开国大典再次出现此类问题的概率可以说是十分微小,但林治远可不是会留着这个隐患无作为之辈,他立即重新开工,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加固阻断球。后文北平纠察大队来报告的情况也充分体现了林治远的先见之明。

“应急之法必须在合金里加入矽、铬、镍三种稀有金属,使他变成钢。”

“这时候了上哪找去啊?”

距离开国大典还有三小时,小徒弟爬上房顶,用熟悉的方式——大喇叭播音,开始寻找这三种金属。

“同志,这是大典筹备处吗?你看我这个烟袋锅子能用吗?”“叔叔,是这吗?”“这是大典筹备处吗?”“同志你看我这勺子。”“看我这演戏的大刀。”“我这金条能用吗?”“这是孩子的长命锁,说打小戴这个身子壮!”幽深寂静的街巷,顿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

“我这个有用,我是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这是我们化学实验室仅存的一块样板铬。”老教授颤抖地拿出了仅存的样板,只为了为开国大典贡献自己的、全体师生、学校的一份力量。小徒弟表情凝固了,向他深深地鞠躬,也向周边的所有街坊邻居鞠躬。他转头看向林治远,林治远也直直的盯着他,他们知道,有机会做到“万无一失”了。

人民群众积极捐献大典需要物资,妻子送来物资和食物,加入拉扯绳子稳住旗杆的军人,影片中的每个参与庆典工作的人,都是小人物,以小人物的贡献来体现庆典的筹备,充分体现了“我”和“我的祖国”这个根本命题。国家的成立、发展,都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起努力促成的。林治远试验的院子的停电和灯亮,也暗喻了人民的作用之伟大。

人工组的设置在本篇中也非常巧妙,人工组与林治远的电动升旗装置隐约有对抗的意思,能使自己、能使自己的装置在开国大典上亮相,可以说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人工组也为本次开国大典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随时准备上场。“得了,我成全你!”但最后人工组却主动放弃机会,选择帮助林治远,使开国大典能以电动升旗装置升旗。原因只是因为“不过啊,说实话,升旗还是你们电动的威风。”老方说。这处设计充分地体现了整部影片“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主旋律。

北风呼啸,旗杆晃动,恐高的他毅然爬上旗杆的顶端,进行焊接。焊接时落下的火花,是夜空中最美的星星,是希望,是整个国家的希望。焊接完毕,他笑了,向着底下的人,向底下扶着旗杆的人,向着解放邻居,向着新中国,敬了个军礼。他完工的时刻,他的怀表慢慢走向了六点,走向了新纪元。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点,开国大典,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声,响彻苍穹。“主席,按动按钮,旋转一下,主席。”林治远向主席身后走去,轻声指导主席如何进行电动升旗。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这样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这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红旗,稳稳地停在了阻断装置上。

本篇还通过了时间的显现,表明时间的流逝,剧情在向着开国大典不断推进。时间的不断闪动,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紧张感,当时任务的迫在眉睫。也与升旗时间的分毫不差和焊接完成时刚好为验收时间相呼应,使影片更为流畅、完整。

 “不可能,我也决不能让任何问题出现,无论如何,我都要保证新中国第一面国旗顺利升起。”

“万无一失。”

 

少年意气,舍“家”为“国家”



他叫冬冬,是一个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小学生。在他的人生中,在那1984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夺冠,二是他的“青梅”小美即将跟随家人出国,可能此生难以再见。

冬冬作为一个普普通通小学生,能做的也就是给自己的小青梅准备一份带着自己的美好祝愿的告别礼物、认认真真地与小美告别。

 “冬冬,把家里电视机搬出来,等会儿大家一起看决赛。”失意的冬冬背着小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却被邻居大爷拦下,提出让冬冬搬出电视机大家一起看决赛的请求。冬冬连忙应下。谁知冬冬一回家马上从抽屉里的《十万个为什么》中掏出一张小美的画像,冬冬将画像对折,放在了《我的中国心》的磁带盒里。在磁带盒中,有《我的中国心》,有小美,为下文一个普通小学生面临“让大家观看女排决赛,见证国家‘站起来’时刻的集体愿望”和“与自己的小青梅认真告别的个人愿望”的矛盾买下伏笔。《我的中国心》也表明了冬冬作为一个爱国小学生,希望自己的小青梅出国后不忘本不忘根的美好祝愿。

冬冬带着礼物去了小美家,但面对小美妈妈的询问,冬冬支支吾吾,却硬是将话头转为“邀请小美一同去观看女排决赛”。小美看到了冬冬,对着他打了个暗号,表示自己过会儿回去找他,冬冬便开心的离去。

冬冬与街坊邻居准备好观看女排决赛的“设备”和“观众席”,冬冬就兴冲冲的准备去找小美。谁知电视天线接触并不好,信号也时有时断的,硬是将冬冬逼成一个“天线小飞侠”。冬冬想尽办法将天线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固定住,但都无功而返。随着时间的流逝,冬冬的内心越来越焦急,他知道离小美离开这里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自己成功地将礼物交给小美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了。

小美的身影出现在弄堂里,她在人群中穿梭,试图寻找冬冬。她按着朋友的指示,上了楼,在门缝里,她看到了那“天线小飞侠”。冬冬意识到小美无法翻越重重“障碍”过来找到自己,他便让小美下楼等他。小美走后,他却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要等女排比赛结束后才能下楼,而小美却不知情。“小美会不会在苦等之后先行离去?”他想,他还有礼物没有交给小美。他希望叫住小美,终是无果。

小美的妈妈的声音也出现在画面之中,被冬冬瞧见,冬冬眉头一皱,知道小美即将被妈妈带走。一边是让群众的“国家自豪感”充分抒发,一边是让自己的友情不留遗憾,冬冬会选择哪一方呢?冬冬一咬牙,放下了天线,快步跑下楼。

另一边,妈妈与小美相遇,拉着小美向外走去,小美频频回头,希望能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冬冬奋力快步向前,眼瞧着就看到了那一抹红色。

“中国队!加油!”弄堂里是街坊邻居为女排比赛的加油声,是人民群众对于祖国与外国对抗的切实助威声!声声皆充斥着爱国热忱!冬冬不由停下脚步,似是被加油助威声所感染,回头惘然看着大家。街坊虽看不到电视中的精彩画面,仍然抱着半导体不肯错过夺冠时刻。再回头,是小美渐行渐远的身影。冬冬犹豫。

五星红旗飘扬在弄堂上空,映红了冬冬的脸,冬冬内心百感交集:时而是浓烈而深沉的爱国自豪感,时而是小青梅出国的离别感伤。小美的身影终究是消失在弄堂口,冬冬的内心也空落落的,自己的礼物还未送出,自己还为好好与小美告别。伤感使泪水涌上眼眶。转头,是大家欢呼助威情境。饶是冬冬这一普通小学生,却也明白了什么,一咬牙,一皱眉,冲上楼,为大家完成最后的直播,让大家看看最后的夺冠时刻!也让自己的多样情感得以找到抒发。挂在天台上的被单被冬冬身上的小物件扯下,愣是将冬冬装成一“小英雄”。他用着“刘翔”般的跑姿,跨越重重艰难险阻,为大家支撑起天线!

人们不禁为能看到画面而兴奋不以,而小美也挣脱了妈妈的手,往回奔去。

“中国女子排球队以3:0战胜了美国队,夺得了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赛的冠军!”

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历史时刻,带来了民族自信,而“女排精神”更是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小美也在此时出现在窗口,看着冬冬英雄般的身姿,悄悄留下了礼物——一只乒乓球拍。乒乓球,是属于中国体育界的另一个奇迹,也是能够极大地抒发中国人民国家自豪感的一大体育项目,是传承,是发展。赠送乒乓球拍既符合小美和冬冬相识于少年宫乒乓球爱好班的设定,也为下文冬冬未来的发展作铺垫。一只乒乓球拍在冬冬,而另一只在小美,充分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会间断!Friendship lasts forever!

冬冬,来到空荡荡的窗口,拆出了小美赠与他的乒乓球拍,泪流满面。

大家团团将冬冬围住,将冬冬抛上了天。其中既是对国家夺冠的喜悦,又是对冬冬这个“天线小英雄”的感激之情。

“冬冬爸爸回来了!”爸爸的出现,击溃了冬冬内心的最后一点坚强,他不由的抱着爸爸大哭,爸爸问起原因。

“爸……我们家电视天线太烂了……女排三连冠……我太激动了……”他说。

他的背后,是印着五星红旗标志的球拍。

大家都在欢呼,只有他,在哭,或是伤心,或是激动。

……

“相信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这次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的陈冬冬教练在指导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时候手里经常拿着这么个拍子,我想请问你,你后来和这位小美见过面吗?”

“没有,三十多年没有见过。”

……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著名的海归物理学家,赵启美女士。”

是海归,是我的,是你的,中国心。

《夺冠》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弄堂,该篇很真实的还原了1984年上海弄堂的生活情境,有上海方言,有各式各样的旧式生活用具,有当时特有的工种,有符合情境的建筑。该篇主角冬冬和小美言语不多,但通过他们的情态和动作观众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纠葛和情感。配角的交流确实更多,每一个配角都有鲜明的人物设定,各有各不同,很好地塑造了生活感。虽是群像,更是“群”像。影片以普通小学生的视角切入,“我”是冬冬,“我”是一个普通小学生,充分表现了在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小学生对于友情和爱国心、对于集体和个人之间情感的取舍,迎合了“我”和“我的祖国”的主旋律。导演徐峥对于本片儿童式喜剧把握的很好,使观众可以对于儿童行为感到欢乐,又对冬冬和小美是否能告别而感到紧张,最终达到一种集体共情!

“我特别想知道,陈教练在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小美说吗?”

“女排三连冠,我,我太激动了……”

……

“现在前方收到一则快讯,在一分钟前刚刚结束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由郎平挂帅的中国女排,以三比一逆转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金牌。这是中国女排继1984年洛杉矶、2004年雅典之后,第三次获得奥运会女排的冠军。”

是传承,是相遇,是夺冠。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手表滴答,争分夺秒为团圆


 

他叫华哥,广东佛山人,是位手表修理工。当年发大水被冲来香港,“丢了一只脚,捡了个老婆。”被莲姐所救,他们相知相恋,最终成婚,已是多年老夫妻。他们两位的婚姻,是香港和大陆情谊的体现。他说:“故地有月明,何羡异乡圆。”他始终盼望着回到故土,异乡虽好,但还是自家月儿圆。此处也映衬了香港回归的主题,香港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华哥也因为其精湛的校表技术,被请来校调英方负责人的表。调表虽为小事,但误差一分一秒皆是对不起中国人民,皆为华哥为祖国领土完整做出的贡献。为此,华哥昼夜不休的校表。表,本身就是精细之物,更能凸显这些普通人为了国之大事注重细节,事事巨细的品格。

她叫莲姐,是华哥的妻子,也是一名女港警,她带队守在洽谈会馆前,也管理着回归仪式的治安,她兢兢业业地工作,一秒也不肯松懈。在回归当日,华哥送给了她一块表——华哥父亲所赠,用于让华哥更好的在香港生活。此表,一秒不差。

他叫朱涛,是本次香港回归仪式的总旗手,“走多少步,走多少秒,你一秒都不许错。”“国歌结束,国旗到顶,中间你不许抬头看一眼,你必须形成肌肉记忆。”这是组织对他的要求,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蒙眼掐点升旗,在休息时也不懈怠,望形成肌肉记忆,能够在回归仪式当天面对任何意外都能准点将国旗升到顶。这是对国家负责,这是对人民负责。

“零分零秒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中英双方谈判代表就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具体细节谈论多月。双方多项议题都达成共识,但却在英国国旗下降,中国国旗上升这一环节双方都不肯妥协。香港回归中国,一秒也不可耽搁。

“这一秒对你们来说也是结束,可对我们也是开始。”

“154年了,香港回归中国,我们不想,也不能在多等一秒了。”

……

“现在晚了23秒,立即启动预备程序。”

升旗仪式之前的环节比预定程序晚了23秒,这意味着后续程序需要把时间“抢”回来。朱涛等仪仗队面对意外毫不慌张,坚定地正步走向升旗台。而英国国歌演奏提前了12秒结束,又使程序正常运作。“记住,听见国歌就升旗,一秒也不许晚!”当然,他也做到了。在这个世界瞩目的时刻,他一秒不差地,使五星红旗飘扬在了香港会展中心。

军训时的我们,为了会操表演能够顺利进行,训练了一个月。但中国为此时的回归,已经等了150多年。

“Change hat badge!”是帽徽的转变,是香港归属权的转变!

华哥也颤颤巍巍地站起,他将右手放在胸前,护着的,是他的中国心。背后,是那火树银花,璀璨夺目。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雪耻的见证,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细节有哪些呢?是中方建议将仪式放在室内,不愿让大雨毁坏仪式、耽搁仪式。是“我们要求在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升起中国国旗。”中方代表买了准点的新表,并按照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校准时间,此处也体现了安指挥的一丝不苟,他充分照顾了中英两方的利益。而英方代表也愿意将标校准到一样的时间。

本篇以群像为主,但就连主要人物也是如蜻蜓点水一般带过,没有深究个人故事和背景,一切线路向“香港回归”看齐。除了主要人物,会展中心的其他人甚至是全中国,都在为回归仪式而准备着。每个人都在为祖国建设、祖国富强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就是“我”和“我的祖国”。

表,是全篇的线索。华哥是修表师傅;莲姐有华哥送的表,并且在零时准时掐表换帽徽;中英方负责人皆无时无刻不盯着表,安排回归仪式的事宜;朱涛等人练习升旗也是掐表练习。

“一秒也不许晚!”是全篇的中心。华哥作为修表师傅,做到一秒也不许晚,是自己的职业操守和爱国心的表现;莲姐掐表换帽徽,是上级要求及迫切希望回归祖国之心的促使;中英方负责人盯表安排回归仪式的事宜,是上对祖国,下对人民负责的体现;朱涛等人掐表练习是个人成就和国家利益的双重需求。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秒也不许晚!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北京”温暖,用爱欢迎您。


 

他叫张北京,是个幽默诙谐、“不着调”的北京出租车司机。他与前妻离婚后,感觉对儿子有所亏欠,一直想对儿子表达爱意,却处处碰壁,且不被儿子理解,有时还令儿子难堪。儿子的生日要到了,他一直想给儿子准备一份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所以,他购置了一双红色运动鞋。哪想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一天一个样,四十一码,小了。而从这个细节可见,张北京对儿子的关心还是不够的。

哪曾想张北京这一普普通通北京小市民能有机会抽到国际盛事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呢?抽着儿的牌,揭晓的时刻,可谓激动人心!“今儿高兴!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张北京自然也兴奋不已,开着小出租时,也得拿出来瞅一瞅,亲一亲,和自己的乘客炫耀;剃头时,也得拿票出来问问“设计”,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十分享受这样被羡慕的感觉。他甚至想着让王摄像“和艺谋提提,到时候给咱扫一镜头。”他想好了,儿子是奥运会志愿者,对奥运会期待不已,要是能到现场看一看那开幕会盛事——这会是儿子最好的生日礼物。

张北京在妻子那“演砸了一出戏”,但套到了儿子的所在地,他刚准备停运出租兴冲冲地去给儿子送礼,哪想着出粗车后座突然跳上一乘客——一个穿着有点老旧、皮肤有点黑、操着外地口音的小孩。“要不是顺路,我才不拉你呢!”张北京心情好,同意了。

张北京通过镜子观察到小孩书包上有个奥运公仔,便猜测是来北京看奥运的。得知小孩没票后,他又忍不住开始嘚瑟,并发动“北京大老爷们特别技能”——吹牛皮,吹嘘是萨马兰奇送给他的。结果小孩却信以为真,以为张北京很容易拿到票,就悄悄地把票藏了起来,并且在封套里留下了800元。

随后,浑然不知票已不翼而飞的张北京也到达了小景生日聚会的现场,他想着也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自己给儿子的生日礼物是一张珍贵的奥运门票,突出自己的好爸爸形象。

“喜迎奥运,牛不牛?”

“鸟巢观礼,酷不酷?”

他做了许多铺垫,想要亮出自己的票时,却发现封袋里只剩下了800元钱。

“我去!”

……

张北京驾驶着出租飞驰在街道上,他意识到了票被那个小孩拿走了,他来到小孩居住的宾馆想要找到小孩把票要回来。打听无果后,张北京刚好遇到了从宾馆出来的小孩,小孩见了他,也意识到张北京是来找他算账的,拔腿就跑。

“抓小偷啊!

“抢劫咯!抢劫咯!”

就此,上演了一场追逐战。

此段的安排也非常幽默风趣,充分展现了“北京朝阳群众”的热心,街坊邻居统统抄家伙上。懵逼的街坊群众三下两下把张北京制服了。

在医院,张北京和小孩开始了对峙。张北京坐在轮椅上,给人深受重伤之感,没想到,他只是借轮椅玩玩。给本篇又添了点喜剧效果,也丰富了张北京的人物形象。

张北京从与小孩的对话中得知小孩的父亲不幸死于汶川大地震,而小孩是那场大地震中的幸存者——汶川大地震,2008年又一大事件,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不过三月,很好的解释了孩子为何衣物较旧。大地震事件的引入,也引起了人们那段悲痛的回忆,使本篇更富有深意和层次。由此处开始,喜剧效果渐淡。

“我就是要去鸟巢看一下,电视里看不到栏杆,观众席的栏杆撒,那是我老汉(爸爸)装的,我就是要去摸一下。”小孩解释了他一心执着于去鸟巢看奥运的原因,使张北京有点动容。张北京拿起小孩换下的衣服,看到了小孩随身别在胸前的、小孩父亲参与奥运会建设的荣誉徽章。他抬头看向小孩,小孩也气鼓鼓地与他对视。

张北京把睡着的孩子带回了宾馆。这里小孩乘坐的位置从后座移到了副驾驶,表现了小孩的身份也从“乘客”变成了“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更深一步。

小孩失落地走远,张北京终究是不忍,按了两下喇叭,示意小孩回来,并且把票递给了小孩。

“那你啷个办呢?”

“我有萨马兰奇呢,我再要一张。”

此处使观众从感动中又显现出笑意,像是眼里含着泪水又忍不住扑哧一笑。充分体现了张北京这一“不着调”的北京大老爷们的细腻温柔。

小孩似乎信以为真,继续追问。

“那你能不能帮我爷爷也要一张呢?”

“你爷爷,我爷爷还没票呢!”

……

“你爷爷……呵。”张北京看着小孩远去的背影,轻笑道。

其中饱含帮助了小孩,提升了票的价值的愉悦,也有不能将这个作为最好的生日礼物赠予儿子的遗憾。葛大爷连那抬头纹都那么生动形象。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打给儿子的电话无法接通,他知道或许是儿子不理自己了,自己毕竟使他在同学面前丢了脸。窗外有许多朝气蓬勃的青年志愿者在努力为奥运助力,他终究是不忍继续看看下去。他对儿子的愧疚终究是越来越深了。

红旗,奥运五环,鸟巢掠车窗而过。

张北京还是在奥运会开幕式当晚来到了广场,遇到了同事们。以“鸟巢不是不让抽烟么?”掩饰自己的落寞。

“你那红桃二呢?”

“嗨,给儿子了。”此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以儿子来将这个话题揭过去,第二层就是他意识里也将四川小孩认作自己的儿子。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贡献者,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必将受人照顾,受人敬仰。

“我看到了,嬢嬢(阿姨)我看到了,鸟巢是我老汉(爸爸)修的。”

四川小孩出现在了直播镜头里,也算是圆了张北京的镜头梦。他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我现在非常……非常的激动,有点儿……有点儿紧张,我要特别特别感谢一个出租车司机,是他把(那个)门票给我了,他还告诉我,不能强卖强买。”

“那你记得他的名字吗?”

“我搞忘问喽。他说他和萨琪玛是朋友。” 张北京欣慰的笑了,他也终究以“无名英雄”的身份获得了镜头。或许只有他知道,这个“英雄”是他自己,但是他还是很开心。萨琪玛也和小孩手上常出现的沙琪玛对应,体现出小孩的纯真。

“哎呀,他是个光头,穿着红鞋子。”妻子和儿子也看到了这场直播,妻子会心一笑,而儿子也呆住了,他似乎明白当时父亲似乎是真的想把票送给自己,让他在众人前丢脸也是无意之举,票虽然没有给他,但是后来票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在周边热闹气氛的带动下,张北京恍惚感觉自己亲临现场,他不由和人们一起倒计时。他很激动,周边的人也很激动,全中国都很激动!为这场奥运盛事激动!

“北京加油!”

“加油啊!加油!”

画面一转,给葛大爷的锃亮的后脑勺来了个特写。

是国旗。是这一位吊儿郎当、“不着调”、粗枝大叶的北京大老爷们的温柔细腻爱国情。是普普通通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对祖国爱的深沉,也对祖国的建设者及其儿女,爱的深沉。

本篇以出租车司机的视角呈现,街道布景、人们衣着也时常闪现,其中处处是奥运元素,充分体现出国人筹备奥运会的热情高涨。也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给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

“张北京”有着浓浓的“京腔”,不只是口音,还有一些北京人的语言习惯也呈现其中,还有一些搞笑的台词和拟声词,可谓“妙语连珠”。还有一些习惯特征,比如腰间插把扇儿、口袋里兜着扑克牌、还有那手串,以及本篇配乐,这方方面面的细节也能使“张北京”此人的人物形象更加圆满,使本篇更富有“京味儿”。而四川小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富含“川味儿”,可谓是两种不同的地域特点的碰撞。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宁浩和主演葛优细细打磨各个表演细节,从剧中可以体现“宁式喜剧”与“葛式幽默”。本篇以“喜剧”和“幽默”来刷新人们对于国庆献礼片严肃死板的印象,十分成功。

“北京欢迎你啊!”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默默无闻的北京出租车司机。”

感谢默默无闻为国家付出的“我”。

白昼流星,照亮内心。



他是沃德乐,他是哥哥。

他是哈扎布,他是弟弟。

他们是兄弟,是一对身处荒凉贫困地区,有着农村孩子的野性,却又淳朴的兄弟。他们的人生经历可谓艰难,“爹死以前,家乡降了大灾,羊群死了,沙尘暴来了,地里的庄稼也干枯了。”但是他们依旧心怀希望,因为他们的父亲告诉他们,“爷爷的爷爷传下个故事,说要有一天,能在白昼里看到夜里的流星,人们在这片穷土上的日子,才会过的兴旺起来。”

兄弟俩的叔叔不知道如何管教俩兄弟,便将重任交到了退休的扶贫办主任老李身上。

老李第一次见到兄弟俩,是在一个草垛前。兄弟俩都穿着破旧,灰头土脸。但弟弟哈扎布很腼腆的站在草垛前,微微有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但哥哥沃德乐确实很“拽”地跳上草垛,坐在上头晃着腿。兄弟们在这个与老李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中就很好的凸显了个人特色,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点。也为兄弟俩后文中不同的处事态度做铺垫。

老李指着他俩说:“错不了,你是哥哥,他是弟弟哈扎布。”

兄弟俩和老李开了个玩笑,但老李能认识到这是个玩笑。

原因呢?

用老李的话说:“弟弟懂理,你不懂。”

确实如此,哥哥相较弟弟更显顽劣。

哥哥常常带着弟弟去打群架,去偷去抢去蹲班房。不愿意接受大伯给他们安排的工作,感觉自己受到了束缚。

“你们俩啊,滚回家去啊,换身干净的衣服再来和我说话。”

这是老李给他们上的第一节课。老李认出兄弟二人的差别,是根据他们的教养程度,也从侧面的告诉他们“不学礼,无以立”,面对长者应遵循最基本的礼数。而修饰仪容仪表是提升自我形象、自我价值、自我修养的第一步,是一切一切的开始。有了干净整洁的仪表,才能更有动力回归正轨。老李没有古板地用言语直接训斥兄弟二人,而是用行为对话来上这“第一节课”。此处充分说明老李这位扶贫办主任很懂的如何开始“心灵扶贫”。

哥哥回到家却是出人意料的听从了老李的话,找出一把菜刀,“剁”指甲。没有整洁的衣服,就将衣服内里翻出来穿。

“以后你们俩见着我不许打报告哈,叫李叔。”

“上车!”

老李将兄弟二人带回自家,为他们准备了热水,让他们洗个热水澡,还为他们准备了自己儿子当年的衣服,将兄弟二人收拾得清爽整洁。哥哥还是照样的狂放不羁,并不觉得在老李家有什么可拘束的。但相对懂礼的弟弟就显得小心翼翼。他们的行为神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婶看着他们的行为有点不自在,认为老李已经退休了,没有职务上的压力,没必要如此照顾他们。但老李坚持着要带着他们“扶贫”“扶志”。

弟弟和老李的对话十分发人深省。

“李叔,这羊羔子都能活不?”

“它能站住就能活。”

“你扶它立住,能扶多久啊,他得自己站起来,那才算数呢。”

扶贫,不能一味的捐钱,这样即使物质条件优良一时的富余,也不会长久。也是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扶贫若是扶得贫困户有了“志向”,有了自己可以赖于长久生活的谋生手段,才是真正的成功。此番扶贫才能富及子孙后代。扶贫先扶志的道理,我们懂,老李也懂。

所以老李将兄弟二人收拾干净,便带着他们工作生活,想要一步一步带着兄弟二人走上正轨,出人头地。

李婶拿出了一叠钱,表示都是乡亲们得知老李的病情给凑的,老李扶的贫困户都抢着送钱。此处也表明老李的扶贫工作做得很好,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同。但顽劣的哥哥却盯上了这笔“救命钱”。

夜里,哥哥突然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还让弟弟“看看有没有什么值钱东西,拿上走,咱再不回来了。”弟弟看哥哥从包里掏出一笔钱,感到不妙,细看发现竟是老李的救命钱!弟弟急忙质问哥哥这钱哪来的,没想到哥哥却认为旗上这么困难了,老李却有这么多钱,必定是贪污受贿来的,想要偷走这笔钱。懂礼的弟弟认为这么做不妥,分明是恩将仇报!就此,兄弟二人打的不可开交。这也是全篇的一个小高潮,是“叛逆”和“守礼”的一大矛盾冲突的具体展示,也体现了“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

“警察,开门!”

李婶发现老李的救命钱离奇失踪,便找来了警察帮忙找寻,没想到却是被哥哥偷走了。警察将逃走的兄弟二人捆回老李家,由老李发落处置。

“知道这是什么钱吗?这是人家凑的,让老李救命的钱!”李婶声泪俱下,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心心念念着帮扶的兄弟俩竟然会做出偷走救命钱的事情。

开会的李主任返回家中,得知事情的缘由后,面对家中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媳妇儿还有俩兄弟愧疚的目光,他轻叹一口气,对警察同志说道:“你弄错了,钱是我给他们的。”

“你们两个怎么还害羞啊,我给你们的钱,你们都不好意思和警官说?”

短短几句话间,流露出的是人间大善。一是这句话可以将此事化小,不让兄弟二人本就不堪的名声继续败坏,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二是这样处理这件事情,也是很好的一个教育兄弟二人的机会,告诉他们一切应向善。且老李从他们愧疚的目光中可以察觉,此事应有隐情。兄弟俩的原生家庭没能给兄弟俩良好的教育,那么作为“扶志”人,就要起到人生路上的导师的作用。

李婶以为老李放弃了自己的救命钱,追问兄弟俩:“你给我说清楚,这钱到底是偷的还是给的!”

“是我……婶……钱是我偷的……”弟弟想把过错自己揽了去。也算是给老李、李婶一个交代。

“不是偷!也不是给!是借!这钱是李叔借给我的!我沃得乐!我沃得乐以后肯定还!”李叔的善举终究是换来了一位向善和向上的少年,沃德乐将会拥有记住他犯了一个弥天大错,伤害了关心爱护他们的人。他将用实际行动来将“钱”换上,将恩情还上。

“李叔就这样原谅了我们。”

“他对我们说,天亮的时候有几个尊贵的客人会来,他要我们和他,一起去迎一迎。”

“我和哥哥问,是什么客人?”

“李叔说:‘和你们一样,回乡的人。’””

他们驰骋在茫茫戈壁滩上,天空中色彩各异,漫天星辰异常夺目。

航天用车也紧随其后,不变的是飘扬的五星红旗。它,映入少年眼里,抵达少年心中。

“今天是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降落区域为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着陆场。”

“雄鹰,我是北京。”

少年们似乎知道了“客人”们的独特身份,将目光死死锁定在天空中的某处,此时,他们的目光是如此坚毅且不可击败。

“哥!白昼流星!”是希望。

“孩子们,那是你们的星星,快追!”

少年们纵马奔驰,奔向星星,奔向他们的希望。

“那么今天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带着他们就要回家了。”

……

现场井然有序地做着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前的最后工作。

“反推发动机,点火倒计时:十、九、八……三、二、一!”

少年们也奋力飞奔到现场,想要亲眼瞧瞧他们的“白昼流星”的落地。

“返回舱已着陆,我们听到指挥大厅响起了掌声。”

镜头一切,老李望着远方“白昼流星”的落下,吐出一大口献血。他将献血擦去,有些固执地执马看向远方。

红旗飘扬,在场的工作人员不由自主地开始鼓掌,迎接“航天英雄”的到来。迎接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现在让我们一同期待,航天英雄的出舱时刻!”

哥哥拉着弟弟想要更近些,离他们的希望更近些。

“欢迎回家!欢迎回家!”

“神舟十一号报告,已顺利返回!”

……

“等我们见到从天上回来的航天员,我和哥哥像变了个人,心都化成了河里的春水。我们这才明白,李叔为什么要带我们到这里来。李叔说的对,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回乡的人。”

突然,一位工作人员被沙土绊倒,队伍停止向前。

“哈扎布!快!我来!”

少年们穿越重重人墙,抵达队伍里,接过抬棍,扛着他们的航天英雄,他们的希望不断向前。

“小伙子怎么样!”航天员景海鹏关系的问道。

“高兴!”

……

“向祖国,向全国各族人民敬礼!兄弟,感谢你,好样的!”

航天相关车辆和飞机慢慢的撤离了这里,向他们的家乡进发。

少年们重新看着这空荡的隔壁,心境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

落日,老李倒在了这他土地——他的家乡,他最热爱的地方,他为之工作一生的地方。他扶助的两位少年,紧紧握着他的手,摩挲着他手上的茧子。

“李叔,我和我弟不走了,就留在家乡。”这句话和前文中哥哥对弟弟说的“看看有没有什么值钱东西,拿上走,咱再不回来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转变,也切合了“寻根”的主题。他们将继续留在家乡,为家乡建设发光发热。

“站起来,站起来说……”这句话也与前文的“小羊羔难以站立事件”相对应,“它能站住就能活。”这是老李所希望的,他希望兄弟二人能够成为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你扶它立住,能扶多久啊,他得自己站起来,那才算数呢。”老李以自己的行动,很完美地诠释了他自己对于“扶贫”的认知。

“‘站起来’是李叔对我们说过最多的话。”

“我和哥哥都盼着红柳吐芽的时候,他就能从病床上站起来,回乡,带着我们脱贫,朝兴旺的日子上奔走。”

“如果说,星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那李叔,就是我们心里的白昼流星。”李叔,是白昼里,是日常生活里,处处感化他们的希望。却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

“要有一天,能在白昼里看到夜里的流星,人们在这片穷土上的日子,才会过的兴旺起来。”确实,“白昼流星”留下了两层意思:一是航天飞行器,形似“白昼流星”,它们的到来,开阔了少年的视野,是促使少年转变的直接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二是向老李一般的“基层扶贫工作者”,他们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家乡、在自己的岗位上毫不懈怠,奉献一生。势必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福泽后代。是促使少年转变的根本原因。他们给贫困户带来了希望,是他们的“白昼流星”。

本篇也有两个主题,一是“扶贫”。老李是基层扶贫工作者,他为这片他热爱的土地,热爱的人民奉献了一生。今年是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这样的工作成绩是这类的“我”对于“我的祖国”最好的献礼。他也十分讲求扶贫方法——“扶贫先扶志”,将一个个迷茫且不知所措的贫困户带向富裕,走向富强。二是“寻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一种根是坚守,只有将根立住了,才能真正做到顶天立地、堂堂正正。一种根是不忘血脉,不忘故乡。守住了这条根,才能带着家乡走上兴旺发达之路。

本篇语音极具地方特色,使本篇更富韵味。背景开阔,有蓝天白云、朝阳星辰,还有苍茫戈壁、策马少年。服装道具妆容精致,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比如老李家背后的锦旗也具有一定的隐含意味,这能说明老李的脱贫工作做得十分优秀。还有兄弟俩身体上的一些细节:高原红脸蛋、乱糟糟油腻腻的头发、长长的发黑的指甲,破破烂烂的衣服,粗糙的手及体态的不羁张狂,都能很好的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鲜活。

在苍茫的戈壁上,原是各向一侧策马的兄弟俩,最终是汇聚在一起。

“哥!白昼流星!”

“要有一天,能在白昼里看到夜里的流星,人们在这片穷土上的日子,才会过的兴旺起来。”

“中国航天,一往无前!”

中国少年,一勇当先!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鹰击长空,不辱使命。


 

她是吕潇然,是中国空军飞行队最优秀的女飞行员。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前夕,她被任命为歼-10编队备份飞行员。作为最优秀的女飞行员,她为什么成为了备份飞行员呢?吕潇然自己也有这个疑问。

她眼含热泪,盯着上级。

“就因为你是最好的,组织才选你备飞。”上级解释道。

备份飞行员得有能力解决各项突发事故,任何位置出了问题都得由备份飞行员补上,以保证阅兵仪式圆满进行。

“我接受安排。”她说。

她从小向往蓝天,是天空的孩子。她喜欢用各种方式靠近天空,甚至引发了一场场闹剧,但她向往天空的心永远不变。在她眼里,天空是那么宁静,美好。

小时候的她,看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新闻,也能从洗头的盆里冒个头:“牛掰!”,不愿意将视线从电视上移开,脸上挂着兴奋和自豪的笑。

她从小性子就倔,就野,甚至可以因为一些纠纷与男生打起来。“一个班二十多个男生,你打了个遍,无一败绩啊”,但,这就是最真实的她。

对于女飞行员来说,挑战第六等级的训练强度已经不错了,但她即使刚刚结束一场训练,狂呕不止,却毅然绝然地拿上头盔,直接挑战超越男飞行员的第八等级,面对众人的劝说她毫不退却。

她又上了机器,在又到了六等级时,她已然有些难以忍受,但她想到了一路来追梦的自己,却是硬生生忍了下来,到达了第八等级。

下了机器,她脚步有些虚浮,所有人都在为她欢呼,她却一声不吭,将头盔交给一男飞行员,示意他们闪开,便在厕所狂吐不止。她就是这么倔,就是这么不服输!

阅兵仪式当天,她早早的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和她的女战友们,踏上停机坪,进入飞机,等待仪式的开始。

“报告鹰巢,09检查完毕,准备起飞。”

“计时起飞,祝圆满完成阅兵任务。”

“收到。”

她便随着编队起飞,向天安门方向驶去。

……

“报告鹰巢,08显控故障,机身不稳,请求僚机观测飞机姿态。”

“显示器无响应,机身依然不稳。”

“距基准点三分钟,08脱离编队,准备返航,09准备接替。”

在距离基准点只有三分钟行程之处,08出了问题,在稍作补救无果之后,不得已只能返航,由备份飞行员吕潇然补上。

“09加入编队,09?”

但,吕潇然却迟疑了。因为她有能力可以解决08的突发事故,可以保障08继续完成阅兵任务。08的飞行员也是她的好姐妹,在她失意时伴随着她,她也知道08也十分热爱飞行,珍惜这次机会。且若是直接由08继续参与表演,也能增加阅兵仪式的完整度。但若是她不将方法说出来,她就可以由自己补上,就可以获得参加阅兵仪式的机会,不再是那个不被人看见的备份飞行员。成为反法西斯七十周年大阅兵的正式飞行员,将是她人生路途中光鲜亮丽的一笔。

“报告鹰巢,我遇到过这种情况,我可以引导08解决故障。如果故障排除,08可以继续任务。”她决定了,为了姐妹,也是为了整场阅兵仪式圆满进行。

“潇然!”

“08,距离基准点还有三分钟,故障排除,你可以继续执行任务。”

“09,给你两分钟,时间一到,必须执行备飞任务!”

吕潇然收到指令后,从容不迫地将解决方法悉数告诉08,以求08能圆满完成飞行任务。

“潇然,你等这个机会很久了,你上吧,我……”08也不愿意自己的姐妹放弃展现自己的机会,她的飞行出了问题可能就是上天也在阻碍她,她愿意自认倒霉,成就自己的姐妹。

“滚蛋!给我集中注意力,哪那么多废话!”

“收到!”

她想到了在和前男友吃分手饭时,前男友说的一番话:“在一个城市里住着,那一年见几回,你天天开飞机。你说你部队不少你一个人,你说你那么辛苦,至于吗?”至于吗?当然至于,她现在的成就都是自己一点一滴搏回来的!所以她的现男友,就是她的飞机。

“09两分钟已到,立即执行备飞任务!”

总指挥台收到的却是通讯杂音,显然吕潇然不想理会。因为吕潇然只要认定了一件事,怎样都会做到成功。她认定了要让08顺利参加阅兵任务,就一定会坚守承诺!

“报告鹰巢,08故障已排除,编队已到达基准点,09请求返航。”

“允许返航,09,恭喜你完成备飞任务。”

“09准备返航,祝各位圆满完成阅兵任务。”

吕潇然驾驶着飞机返航,09在空中一往无前,无所畏惧,有如那“鹰击长空”,同它的驾驶员一般。

吕潇然停下了飞机,一群男飞行员路过,集体向吕潇然行军礼致意。本篇参加阅兵的飞行员都是女飞行员,而地接都是男飞行员,本篇中还隐隐包含男女能力的对抗。文牧野导演以一个短片完美呈现平权主题的表达。是“我”和“我的祖国”,“我”也可以,是女性。

吕潇然在飞行队的大荧幕上看到了阅兵的现场直播,她看着那些战机以特定的方式飞过天安门城楼,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献礼,她听着其他队员的欢呼,她欣慰地笑了。“护航”本篇篇名的英文翻译是one for all也就是在诉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战机依旧划过天空,吕潇然也许终究如愿以偿。

《我和我的祖国》所讲述的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以小人物来讲述大时代的故事。“我”是确保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万无一失的工程师,是隐姓埋名舍小家为大家的科研工作者,是勤勤恳恳四处奔波的出租车司机,是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信念的飞行员,是男人,是女人,是老人,是小孩,是14亿中华儿女,是街头巷尾寻常巷陌的任何一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是我,也是你。

有了“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不忘。”

“我”和“我的祖国”。

 

上一条:回家,是最美的归途 ——《万里归途》影评 下一条:赤橙色的背影 ——品《烈火英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