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医生》为例,浅谈新时代中国主旋律电影

2024年03月27日 15:24   点击:

作者:2019级数字媒体艺术1班 顾浩誉

奖项:荣获 第三届福建省高校“学问杯”影评大赛 优秀奖

 

1DA2E 

 

   摘要:如今,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人们对于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具有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下面,我将从电影的视听语言、叙事模式上,对由刘伟强导演的《中国医生》做出电影评论,以此来思考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突破性创新。 

一、主旋律电影定义

主旋律,是20世纪90年代末被提出的一个创作提议,其目的是弘扬国家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陈吉德教授认为主旋律电影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精神为宗旨,以反映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内容为指针,以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目的的重要题材电影”。

二、聚焦小人物下、平凡而伟大的中国精神

《中国医生》这部影片在选材上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有明显的不同,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更多是把叙事对象聚焦于历史伟人、重大战役上,而《中国医生》却把镜头指向了一场当代人,尤其是中国人感触最深的疫情。显然,对于在题材的独特选择上,给这部影片带来了丰富的商业价值,也填补了新时代下对“疫情影片”的商业电影缺口,更使这种主旋律电影容易走进观众的内心,引发情感的共鸣。

影片讲述了由张涵予饰演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竞予,带领全体医护工作者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故事。

首先,从叙事内容上,电影把更多精力刻画在每一个医护人员工作的细节上,着力突出医护人员的辛苦,并像战士一样充满血性、顽强抗敌的拼搏精神。而最能打动观众的,是这种“小人物“的平凡而又伟大,是这种就在我们身边的伟大。由于历史的存在,导演在电影后部分运用纪录片的穿插,使得电影故事更具写实性。

 

7EECA

 

其次,从叙事结构上,电影采用了传统的顺叙戏剧式线性结构,即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且每部分各自有独立的内部结构。抗疫主线与单个病人的生活矛盾副线错综复杂地编织在一起,多线索、多单元的叙事结构也使《中国医生》呈现出史诗性电影的特点。尤其是老张的女儿(张子枫饰)得知自己的父母病逝后的一场哭戏,直接刺痛了观众最悲伤的那根神经。还有孕妇在感染中的分娩场景,更是把剧情推上了高潮。可见,一段段故事分支为电影整个抗疫主线增添了不少的人情色彩。

三、类型片镜头语言丰富主旋律电影视听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电影的镜头变化是较为明显的,节奏也是张弛有度的。在前半部分中,医生们在狭小的屋子里慌张地抢救成群的感染者,摄影师通过手持摄像机的方式,让画面增加了晃动感,表现电影气氛的紧张与不安。而在后段,人们摆脱疫情,拥抱外面的世界时,镜头十分平缓,在某些地方还使用了升格镜头的处理方式,画面剪辑也由原先的紧凑逐渐变缓。可见,现代的、商业的视听语言给予了主旋律电影新的活力,使人在情感触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不断的视觉冲击。

 

C7D9

 

交叉蒙太奇是将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线、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情节,交叉组成的相连镜头。导演利用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将疫情初期超市与医院混乱的场景表现为一种人类面对未知的“恶魔”时的不安与无助。而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刻,无数的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的场景,又表现出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四、结尾

当今,许多像《中国医生》这类主旋律电影在中国市场上逐渐占据了主流,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了英雄们保家卫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再一次凝聚了中国之魂。同时,这类影片该如何走向世界,我想这应该是主旋律电影今后要思考的问题。期待未来有一天,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也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

 

 

 

 

上一条:《双面镜-评<兰心大剧院>》 下一条:变看——《金刚川》

关闭